§§   aaa部落格

總 覽版 務政 經健康醫療軍 武理 財文 化藝 文科 技台灣的美旅 遊PISA娛 樂鄉 土公 民認 同副 刊哈 啦范氏網
竹縫
視界
耳聾
世界
泰伯
觀點
Joy
隨筆
哈利
天地
Jerry C
鳥 世 界
射水魚
天 空
討海人
鏡 頭
嘻笑
人間
詩情
畫藝
老工仔
思 維
網網
相連
歷史
庫存

主題:道源法師講述『金剛經』
發表:aaa 2009-06-21 17:05:22 閱覽數:181181 (IP: ) T 2849 引 用
 


回應:aaa 2009-06-23 17:32:30 (IP: ) T 2849_R 17 引 用
發起序包括消文釋義和顯理,消文消過了,釋義也釋過了,現在要顯理。顯理分兩段,一段是淺的道理,一段是深的道理。不顯理不行,因為發起序所發起的正宗分會接不上頭。這正宗分講的道理是什麼呢?正宗分講我空法也空,至少講二空的道理,連空也空就是三空的道理。這個發起序寫了一段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,吃了飯,打坐,這跟「金剛經」講的三空道理怎麼會發起呢?「金剛經」下邊須菩提請問,釋迦如來解答,問的是什麼道理,答的是什麼道理呢?「安住其真心,降伏其妄心」,全部「金剛經」貫始貫終都圍繞著這兩個問題和答覆這兩個問題並發揮這個道理。那麼發起序文內托缽化飯,回來洗足,吃後打坐,這又跟「安住其真心,降伏其妄心」有什麼關係呢?所以就要顯理,否則便接不上頭。第一按淺的道理講,這個發起序是發起正宗分,而正宗分是講般若智慧,講「文字般若」,「觀照般若」和「實相般若」。般若就是智慧,發起序講的是「持戒修定」。

釋迦如來說了四十九年法,不出於三大科,也就是不出於三個字,叫「戒、定、慧」。目的是開智慧。智慧從何來呢?智慧人人本具,為什麼我們的智慧不現前呢?因被無明煩惱蓋覆住了。所以須要開,開是啟開,也叫啟發,即要依著佛說的道理啟發出來,這叫開智慧。智慧要怎樣才能啟開呢?必須得修定。怎樣才能入定呢?必須得持戒。所以第一要持戒,第二要修定,第三開智慧。故楞嚴經上說:「由戒生定,因定發慧」。發起序這一段托缽吃飯,敷座而坐的經文,怎能發起般若智慧呢?因為他是講戒講定的,就如「爾時世尊食時」就絕對要遵守吃飯的時間,即是過中不食的戒律。一定要「著衣持缽」這也是戒律。到了「舍衛大城乞食,次第乞已」,還是戒律。「洗足已」還是戒律。戒律就是規矩,是佛定給出家人的規矩。講了戒,就要修定,「敷座而坐」是修定。這就是依戒才能生定,因定才能發慧。若沒有戒,沒有定,般若智慧便啟發不出來,所以這一段經文最要緊,叫做發起序。

講這段發起序要顯理,不顯理就跟正宗分接不上頭,發不起正宗分。顯理有二種,先講
(一)淺的顯理,再講
(二)顯深的理。淺的顯理就是持戒修定才能發起般若智慧,剛才已講過了,這段經文從「世尊食時」......至「洗足已」就是講持戒,最後一句「敷座而坐」是講修定。若不持戒,不修定,般若就發不出來,從此知道發起序跟正宗分是有著非常重要而且非常緊密的連帶關係。

現在是末法時代,我們要特別注意,尤其我們中國人跟「金剛經」特別有緣,可是「金剛經」好念不好講,也就是好念不好懂。所以不要以為看了幾遍「金剛經」便認為懂了,沒有聽善知識講過,自己也沒有參考古人的註解,怎麼會懂呢?比如「金剛經」內有很多「無我相、無人相、無眾生相、無壽者相」的經文,他看了以後以為懂了,以為「金剛經」是叫我們不要著相。甚至於到了後來「若以色見我,以音聲求我,是人行邪道,不能見如來」以為佛的相,法的相都不能著,他認為這個不著相是「金剛經」的要義,那麼全部「金剛經」他都懂了。可是他卻不知道不著相有錯誤沒有錯誤。「金剛經」上不著相,是不著什麼相呢?不著我相、不著法相、不著空相、不著佛相。而他認為不著相是不著喝酒吃肉的相,依著他的嗜好歡喜喝酒就喝酒,歡喜吃肉就吃肉,誰要是說他犯戒,他就說持戒是著相,學佛法的人不能著相,因為他是真正的持戒,因為「金剛經」上講什麼相都要空掉。

其實「無我相、無人相、無眾生相、無壽者相」這四個相應怎樣解?他也解不清楚,就只知道這叫不著相。他不曉得不著相,要先把善惡分開,這喝酒吃肉是一種惡法,是犯戒的,就先把戒持好,戒持好了,那個持戒的清淨相就不要著,再去修定。修定還得著相修定,等到真正入了定,則入定的相不要著。不著相是高一層的道理不是低一層的道理。可是他不了解經文,把它講成低一層的道理,於是就順著他的煩惱性,歡喜吃肉就去吃肉,還認為這是「金剛經」的道理。一切不要著相。因此誰要是持戒他就批評你著相,再來就說你是學的小乘法,像這種人不但破戒而且破見,就等著墮阿鼻地獄,釋迦佛出世也救不了。破了戒還可以求懺悔,要是破了見,見即知見,知見破了就是錯了不認錯,還把錯誤的知見認為是對的,是佛的知見,這種人佛出世也救不了。現在就在阿鼻地獄掛了號,將來非到阿鼻地獄掛單不可,這道理是很重要的。

如果不持戒而去修走,是絕對入不了定的,何以故?因為戒律不清淨。戒是防非止惡,而你卻天天的為非作惡,不能防非,不能止惡,就是增加煩惱,煩惱即紛煩惱亂,有煩惱坐下來不是打妄想就是打瞌睡,這樣又怎能入定!不能人定有二個大魔,一個是散亂,一個是昏沉。散亂也叫掉舉,一坐下來,妄想紛紛,東想西想,越不叫他想就越想,剛剛不想,瞌睡來了,坐著睡了一個大覺,還以為坐了一枝香,這怎能開智慧呢!打妄想是不能開智慧,睡覺亦不能開智慧,不持戒,不修定,般若智慧更是永遠啟發不出來。智慧是人人本具,我們為什麼從無始劫來到現在還沒看見呢?因為沒有持戒,沒有修定,所以「金剛經」這一段發起序,尤其對我們現在末法時代,雖然是淺的道理,但卻是很重要的道理。這一段由持戒修定才能發起般若智慧,就跟正宗分有很大關係了。



再講第(二)深的道理,「金剛經」上講的是什麼功夫呢?「安住真心,降伏妄心」。須菩提在上半卷提出這兩個問題,下半卷還是提出這兩個問題。這個真心如何安住?真心不能安住,就是妄心打了閒岔。那麼妄心如何降伏?上半卷釋迦如來解釋如何安住真心,如何降伏妄心,到了下半卷還是提出,如來還是答覆。全部「金剛經」講的就是「住心、降心」這四個字的道理。安住這真心,簡單說叫做「住心」,降伏這妄心,簡單說叫做「降心」。這一段「金剛經」釋迦佛沒有開口就在那兒講「金剛經」這叫以身教,不是以言教,等到下面開口說「金剛經」,這就是言語之教,這個地方叫我們要學佛以身作則修行的方法。釋迦佛到了吃飯的時候,就著衣持缽,入舍衛大城乞食,「金剛經」上釋迦佛是否任運自然,有著相的意思嗎?他托了缽,化了飯,慢步很有威儀地還至本處吃飯,吃了飯,收了衣缽、洗足;洗了足,敷座而坐。你看他有著相的意思嗎?他並沒有著相,出、入、往、返,行、住、坐、臥,穿衣、吃飯,在這日用尋常的生活中,都是任運自然,一點都不著相。不著相,妄心就不起,這就是降伏妄心的方法。妄心不起真心就沒有走動,這就是安住真心的方法。

所以下面再告訴你怎麼樣降伏妄想心,怎麼樣安住真心,都得加上一個方法上去,加一個方法就不任運,不自然了。所以就在日用尋常的生活上給你說這般若妙法,叫你了解「住心」、「降心」的妙用自然。我(道源)給他取個名字叫「離言般若」,即離開言語說般若,下面就是「依言般若」,即依著語言說般若。這兩個名字是依著「起信論」出來的。因「起信論」前面講的是「離言真如」,後面講的是「依言真如」,因為「起信論」上的法體叫「真如」,「金剛經」上的法體叫「般若」,所以我給它換個名字叫「離言般若」,下面開口說法叫「依言般若」。這個言語相說般若經是一種深的道理,你要是想安住真心,無住而住才是真安住,要想降伏妄心,不降而降才是真降伏。要是加上安住真心的方法上去,這就不自然不任運,你也不要加上降伏妄心的方法,若這樣也不自然,所以不要加上一個方法,不安住,他自然安住,這才是真安住,永遠不會走動。

你不加個方法來降伏妄心,無降而降才是真降。釋迦佛在這一段日常生活中給我們說「實相般若」,由「實相般若」而起妙用。釋迦佛的本意,是叫我們這些當佛弟子的,看他在日常生活中怎樣做,我們就照著做,這樣就能得到「實相般若」的理體,得到「實相般若」的妙用,能在日用尋常生活中得到利益,那才算是真正的了解般若經。也就是說在日常生活中,走路不著走路相,做事務不著事務相,尤其是吃飯穿衣的時候,穿衣服不著穿衣服相,吃飯不著吃飯相,這才是會用功,會修行。「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」經文開頭就講這兩句話,看來好像是最沒有意思,不要以為講「金剛經」是講玄妙之理,講那吃飯穿衣的事幹什麼呢?不曉得這穿衣吃飯兩件事上污染人心可真厲害,無始劫來就在穿衣服,就在吃飯,到現在這習氣深厚,不要說不用功的人這兩個關你過不來,真正修行用功的人,穿衣吃飯不著相還是很難做到。

不相信的話,等下了課,有一個賣海青的來了,有長衫也有中褂,那裏面各種的料子都有,有一個同學買了一件,料子還好,價錢還便宜,一穿上去還很漂亮,於是大家都圍著看,都用手摸摸,都說這料子很好,由此可知這東西染污人染污得很厲害。再說到吃飯,今天飯菜不大好,就生煩惱,動瞋恨;今天菜飯對了口,就是吃飽了,還要加上半碗,肚子脹得要命還要吃,這就是被好菜轉動了,自己還不知道。所以說要是曉得這道理,穿衣吃飯都能夠用功,古人說:「我終日穿衣不著一條紗,終日吃飯沒有嚼到一粒米」。這樣子才算是穿衣吃飯,不著穿衣服的相,不著吃飯的相,就叫無罣無礙,不然的話,就會被衣服飯菜所罣礙了,這些都是無始劫來的習氣,因此要好好的注意,不用功則已,要用功就要從對治穿衣吃飯下手。那麼不穿衣服不吃飯吧!凡夫不穿衣服怎麼可以呢?我們又不是裸體外道,不吃飯餓死了當餓鬼,這又怎麼修行呢?所以說衣服要穿、飯要吃,但不要著相,打從這地方用功。

要擺脫這個相很困難,這是無始劫的習氣。現在講一個公案:永嘉禪師著有「證道歌」,這是很多人知道的。這位永嘉禪師在六祖惠能大師座下開悟的叫「一宿覺」,意即給他睡了一個晚上就大徹大悟。實際上那還是六祖大師門下給他起的德號,這是尊重六祖的意思。其實他在還沒有見六祖之前就已經大徹大悟了,不過是請六祖給印證一下,並不是在六祖那裏睡了一夜就開悟的。永嘉大師有一個妹妹,也是出了家當比丘尼,也了不得,是大善根利智的人,她跟他哥哥一樣喜歡參禪。當永嘉禪師從六祖那兒印證回來,這位比丘尼也要求永嘉禪師為她印證一下。永嘉禪師就向她說了禪宗的道理,談到最後這位比丘尼答了他一句:「寸絲不掛」,就是說這身子雖穿了一身衣服,但一寸的絲,一寸的線都不掛在身上,也就是等於無罣無礙,通身放下的意思。當時永嘉禪師一聽也就跟她印證說:「如是如是」,表示她所說的道理是對的。

這位比丘尼也就謝法而去了,要出去之際,永嘉禪師要再考驗一下說道:「喂!妳那袈裟角已經拖到地下去了」,這時她就回頭望一下,永嘉禪師就大喝一聲:「嘿!好一個寸絲不掛」。由這公案你就知道這個穿衣服的習氣是很難把它擺脫的,但你不把它解脫,永遠不能開般若智慧。釋迦佛他當然是究竟解脫,穿衣服不著衣服的相,吃飯不著吃飯的相,乃至於出入、往返,行、住、坐、臥,一切解脫,這些都是給我們做樣子,叫我們能在日用尋常中能找一個下手處,能找一個立據點。在這日用尋常生活之中能給你功夫,打不死,不叫他走動,這才是真功夫,那你的般若智慧就會很快啟發出來,這是講深一步的道理,也就是說出入往返、穿衣吃飯、日常生活,無非是顯「實相般若」的理體,顯「觀照般若」的妙用。

合起來這個穿衣吃飯,出入往返也就是文字相,「文字般若」,那就是一部「金剛經」的道理都在這裏。釋迦佛把「金剛經」說完了,但須菩提長老他確實看到了這個消息,所以他向下才開口讚嘆。那麼其他中根下根的人呢?沒有看到這消息,於是須菩提才替眾生請問。世尊每說法,無非是對中、下根說的,那些上根利智及須菩提已經聽懂了「金剛經」,不說也可以了。

你們若要印證我講經的方法,第一消文,第二釋義,第三顯理,不顯理不行,就以「金剛經」來說,要是不講顯理這一段經文,那就與正宗分接不上頭。講到此,這三大分中的序分已經講完。



綜 覽 全 部 討 論

總 覽版 務政 經健康醫療軍 武理 財文 化藝 文科 技台灣的美旅 遊PISA娛 樂鄉 土公 民認 同副 刊哈 啦范氏網
竹縫
視界
耳聾
世界
泰伯
觀點
Joy
隨筆
哈利
天地
Jerry C
鳥 世 界
射水魚
天 空
討海人
鏡 頭
嘻笑
人間
詩情
畫藝
老工仔
思 維
網網
相連
歷史
庫存


* 討論區內之言論,不代表本園之立場,一切法律責任仍由發言者本人負責
* 如果您有任何不當言論,本園有權決定是否保留您所送貼的意見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