§§   aaa部落格

總 覽版 務政 經健康醫療軍 武理 財文 化藝 文科 技台灣的美旅 遊PISA娛 樂鄉 土公 民認 同副 刊哈 啦范氏網
竹縫
視界
耳聾
世界
泰伯
觀點
Joy
隨筆
哈利
天地
Jerry C
鳥 世 界
射水魚
天 空
討海人
鏡 頭
嘻笑
人間
詩情
畫藝
老工仔
思 維
網網
相連
歷史
庫存

主題:印順導師「佛法概論」:
發表:aaa 2010-06-14 18:30:14 閱覽數:51734 (IP: ) T 3072 引 用
 


回應:aaa 2010-07-21 16:56:15 (IP: ) T 3072_R 26 引 用
第二節 業及依業而有的輪迴

業的本質

相依相續的身心活動,為有情的事實。有情的活動不已,從情愛為本的思心所引發一切活動,即是行業。『雜阿含經』反覆的說到:「無明覆,愛結繫,得此識身」(如卷一二‧二九四經)。愛結所繫的愛,在緣起支中,即說為行,如說:「無明緣行,行緣識」。所以愛約我我所的染著說;思約反應環境所起的意志推行說;行與業約身口意的活動說。這本是相依共起的活動,不過從他的特性,給以不同的稱呼。

行與業,指思心所引發的身心動作說,而業又是因活動所引起的勢用。這或者解說為「經驗的反應」,或者稱之為「生活的遺痕」。總之,由身心的活動而留有力用,即稱為業。所以古說業有「表業」與「無表業」;或說「業」與「業集」。從業的發展過程說,由於觸對現境,或想前念後,思心所即從審慮、決定而發動身語的行為;在這身語動作時,當下即引起業力。這可見業是經內心與身語的相互推移而滲合了的。所以有以為業是色,但沒有質礙;有以為是心,但也沒有知覺。這是不能看為個體性的物質或精神,附屬於身心的某部分;這是不離有情色心,不即有情色心的潛能。古來,或者因情識為有情的中樞,所以說業依於識。或者因為業從身心所引發,能引發身心,所以說依於六處。然情識與六處,從有情的別別蘊素說,而不是從有情的和合相續說。所以應該如一類學者所說:業依有情而存在。

業的類別

關於業,向來有繁廣的說明,現在略說三類:一、定業不定業:故意所作的強業,必定要受某種果報的,名為定業。如『中含』『思經』說:「若有故作業,我說彼必受其報。…若不故作業,我說此不必受報」。其實,必定與不必定,還在我們自己。如『中含』『鹽喻經』說:即使是重大惡業,如有足夠懺悔的時間─壽長,能修身、修戒、修心、修慧,重業即輕受而成為不定業。這如以多量的鹽,投入長江大河,並不覺得鹹苦一樣。反之,如故意作惡,沒有足夠的時間來懺悔,不能修身、修戒、修心、修慧,那就一定受報。這如鹽雖不多而投於杯水中,結果是鹹苦不堪。所以不必為既成的惡業擔心,儘可從善業的修習中去對治惡業。惟有不知懺悔,不知作善業,這才真正的決定了,成為定業難逃。

二、共業不共業:依自作自受的法則,自己所作所為的,當然由自己負責。但人類生於自他共存的社會,一舉一動,一言一語,都直接間接的與他有關。對他有利或有害的行業,影響自己,也影響到他人。從影響本身說,即不共業;從影響他人說,即是共業。個人的不共業,同類相攝,異類相拒,業用在不斷的熏增或削弱中。大眾的共業,更是相攝相拒,彼此展轉而構成自他間的複雜關係。等到相互推移,引發出社會的共同趨勢,即一般所說的「共業所感」。依共作共受的法則,大眾的共業,要大家起來改變他,聖人也無能為力。

三、引業與滿業:如生為人類,人與人是一樣平等的。人類的壽命,根身的構造,感官的認識,對於自然的享受等,都大致相同。從這引業所感的業果說,人類的主要本質是平等的。人與人間所有的差別,如相貌不同,眷屬不同,貧富不同,知識才能不同等,是過去的滿業與現生業所使然的。這種差別,不但不全是過去業所規定的,更多是由於眾生共業所限制,自己現業所造成。從引業所感的果報說,如生為人類,此生即沒有變革的可能。由於共業及現生業而如此的,即大有改進的餘地。不善的,當從善業的精進中變革他;善的,當使他增長,使他進展為更完善的。佛法重業感而不落於定命論,重視現生的進修,特別是自己的努力,即由於此。



傳道法師講解補充

道德的本質元素是心,有心作善功德大,無心作善功德小。有心作惡罪惡大,無心作惡罪惡小。如蓄意殺人和過失殺人是不同罪。很多人行善或作惡都很用心,處心機慮從頭到尾都沒有中斷,那就會形成定業。如果一個人做了惡,但他中途知錯了,能誠心懺悔又勤修戒定慧,這樣惡業不一定報。勤修戒定慧就能明辨是非善惡,有定力就不會受到引誘而再造惡業。

「不必為既成的惡業擔心,儘可從善業的修習中去對治惡業。惟有不知懺悔,不知作善業,這才真正的決定了,成為定業難逃。」現在很多佛教徒不去從善業的修習中對治惡業,只想知道念什麼經念什麼咒可以消災解厄保平安,延年益壽賺大錢。有一些寺廟道場的出家人看到這個需求很大,就專門教這些事。

現在佛教界瀰漫了「定業不可轉」的論調,說這種話是沒有建設性,而且變成了命定論。不可改是除非生命快結束了,這一輩子沒有辨法改,下一輩子還是有機會的。因為緣起是無常的,可以變化的。如果說業不可改那就違背佛教三法印的諸行無常法印。



今日內容的教學節目

傳道法師 / 佛法概論的道次第第二十二集-part1 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RKd2APC8kVo&NR=1
傳道法師 / 佛法概論的道次第第二十二集-part2 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qpJxAq7j6Cs&NR=1
傳道法師 / 佛法概論的道次第第二十二集-part3 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xP0sGEWsds4&NR=1
傳道法師 / 佛法概論的道次第第二十二集-part4 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T67GB6uprJo&NR=1
傳道法師 / 佛法概論的道次第第二十二集-part5 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pMTBavAyCP0&NR=1


綜 覽 全 部 討 論

總 覽版 務政 經健康醫療軍 武理 財文 化藝 文科 技台灣的美旅 遊PISA娛 樂鄉 土公 民認 同副 刊哈 啦范氏網
竹縫
視界
耳聾
世界
泰伯
觀點
Joy
隨筆
哈利
天地
Jerry C
鳥 世 界
射水魚
天 空
討海人
鏡 頭
嘻笑
人間
詩情
畫藝
老工仔
思 維
網網
相連
歷史
庫存


* 討論區內之言論,不代表本園之立場,一切法律責任仍由發言者本人負責
* 如果您有任何不當言論,本園有權決定是否保留您所送貼的意見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