§§   豬血糕部落格

總 覽版 務政 經健康醫療軍 武理 財文 化藝 文科 技台灣的美旅 遊PISA娛 樂鄉 土公 民認 同副 刊哈 啦范氏網
竹縫
視界
耳聾
世界
泰伯
觀點
Joy
隨筆
哈利
天地
Jerry C
鳥 世 界
射水魚
天 空
討海人
鏡 頭
嘻笑
人間
詩情
畫藝
老工仔
思 維
網網
相連
歷史
庫存

主題:和地獄統一
發表:豬血糕 2019-04-28 08:37:32 閱覽數:2201 (IP: ) T 6662 引 用
 


回應:豬血糕 2019-04-29 22:22:44 (IP: ) T 6662_R 6 引 用

墮淚碑小考

眾所周知,墮【墜】淚碑是西晉時期名將羊祜鎮守襄陽時所立,但在一些明史史料中,也會看到關於成化年間項忠立墮淚碑的記載。那麼,這兩座墮淚碑有什麼關係嗎?

羊祜,司馬氏姻親,一生為官清廉,勇於任事,既有擁立晉武稱帝的功勳,也是晉朝滅吳一統天下的第一功臣。其中最為人所知的就是他在鎮守襄陽期間與東吳大將陸抗“君子相對”的故事,二人各守城池,互不相讓;但激戰之餘,互送湯藥,遣還戰俘,頗有古者仁人之風,被後人譽為千古佳話。當平吳大計受到朝中大臣質疑時,是羊祜憤然上疏,竭力指出滅吳的大勢,並推薦了兩個後來的重要功臣:王浚和杜預。因此,雖然羊祜在世時沒有參與平吳之戰,但仍為滅吳第一功臣。據晉書記載:祜卒二歲而吳平,群臣上奏,帝執爵流涕曰:“此羊太傅之功也。”

關於墮【墜】淚碑的由來,晉書記載:襄陽百姓于峴山祜平生遊憩之所建碑立廟,歲時饗祭焉。望其碑者莫不流涕,杜預因名為墮淚碑。參考同一文獻:祜率營兵出鎮南夏,開設庠序,綏懷遠近,甚得江漢之心。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,羊祜在鎮守襄陽期間很得民心,襄陽百姓為了紀念他,為他建了墮淚碑。另外,據《南齊書 卷二十五 列傳第六 垣崇祖 張敬兒》:敬兒于襄陽城西起宅,聚財貨。又欲移羊叔子墮淚碑,於其處立台,綱紀諫曰:「羊太傅遺德,不宜遷動。」敬兒曰:「太傅是誰?我不識也。」從中同樣可以得出相同的結論。
在後來的很多詩文中,也可以看到墮【墜】淚碑的內容,據《全唐詩 卷160》:〖與諸子登峴山〗(孟浩然) 人事有代謝,往來成古今。江山留勝跡,我輩複登臨。水落魚梁淺,天寒夢澤深。羊公碑字【尚】在,讀罷淚沾襟。說明在很長一段時間內,墮【墜】淚碑又稱羊公碑,專指羊祜。那明史中的墮淚碑是如何而來的呢?

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%

在明史中沒有關於墮淚碑的記載,因為這涉及一次重大的事件。成化元年,荊襄一帶流民起義,聲勢浩大,前後歷時數十年,最終被總督荊襄軍務項忠鎮壓。據《明史卷 一百七十八列傳 第六十六》:忠之下令逐流民也,有司一切驅逼。不前,即殺之。民有自洪武中占籍者,亦在遺中。戍者舟行多疫死。給事中梁璟因星變求言,劾忠妄殺。白圭亦言流民既成業者,宜隨所在著籍,又駁忠所上功次互異。帝皆不聽。進忠左都禦史。廕子綬錦衣千戶,諸將錄功有差。

忠上疏言:“臣先後招撫流民複業者九十三萬餘人,賊党遁入深山,又招諭解散自歸者五十萬人。俘獲百人,皆首惡耳。今言皆良家子,則前此屢奏猖獗難禦者,伊誰也?賊黨罪固當死,正因不忍濫誅,故令丁壯謫發遣戍。其久附籍者,或乃占山四十餘裡,招聚無賴千人,爭鬥劫殺。若此者,可以久居故不遣乎?臣揭榜曉賊,謂已殺數千,蓋張虛勢怵之,非實事也。且圭固嘗身任其事,今日之事又圭所遺。先時,中外議者謂荊、襄之患何日得寧。今幸平靖,而流言沸騰,以臣為口實。昔馬援薏苡蒙謗,鄧艾檻車被征。功不見錄,身更不保。臣幸際聖明,願賜骸骨,勿使臣為馬、鄧之續。”帝溫詔答之。其中雖然沒有墮淚碑的記載,但透露出另外的資訊,平亂後至少有關於項忠濫殺的傳聞,並且受到大臣彈劾,驚動了皇帝。墮淚碑是否存在,成了項忠是否濫殺的證據。

直接指出墮【墜】淚碑所立的史料,先後有兩種,戴冠《濯纓亭筆記》卷一:“成化間,無錫楊璿巡撫荊襄,恐流民為變累己,因為危言以動朝廷。詔遣大臣往察其變。自巡按禦史及藩臬守巡官,皆附璿議,遂遷發諸流民還其故土。
流民居楚地已生子及孫矣,官司迫遣上道。時夏月酷熱,民皆聚於舟中,不能宿處,氣相蒸鬱,疫病大作,死者不可勝紀。棄屍水道,塞礙舟揖,哀號之聲動天地。
時有作《大明平荊襄碑》以紀大臣之功者,或曰:“此亦墜淚碑。”問其故,曰:羊祜以善政及民,而民為之泣;今以虐政毒民,而民亦為之泣。其墜淚雖同,而情則異矣。”戴冠是弘治朝學官,筆記記載了正德以前的朝野遺事,在《四庫全書總目提要》中有所提及,說明其具有一定可信性。另外,谷應泰《明史紀事本末 卷三十八 平鄖陽盜》記載:“忠之用兵荊、豫也,遣人持榜,入山招諭。負險不服,即縱兵剿不赦。李鬍子勢孤,潛伏山寨。忠遣副使餘洵、都指揮李振率兵追捕,遇鬍子於竹山縣,盡死拒敵,為官軍所擒。小王洪尚有眾五百,屯于鈞州龍潭,亦破擒之。幾遣還鄉者四十萬人,俘斬二千人,編戍者萬餘人。

時流民有自洪武以來家業延子孫,未嘗為惡者。兵入,盡草薙之,死者枕藉山谷。其戍湖、貴者,又多道死,棄屍江滸。議者謂忠此役,實多濫殺。既樹平荊、襄碑,或亦呼為“墮淚”,以嘲忠雲。”問題的關鍵似乎在於平定後所殺流民的人數,項忠自稱只近百人,戴冠等人認為絕對不符,至少有數十萬人。在臺灣柏楊先生的《中國人史綱》中,更是徹底:項忠卻下令作斬草除根式的大屠殺,九十余萬人,全部死於刀下,婦女兒童屍體,填滿山谷。項忠還樹立石碑,歌頌自己功德,世人沉痛地稱它為“墜淚碑”。

關於這個問題,《明通鑒》的作者夏燮已有論證:秋,一七月,甲午、總督荊襄軍務項忠奏;“前後招撫流民複業者九十三萬有奇,賜複三年,仍請益土兵搜捕賊黨。”【考異】忠奏流民複業者九十三萬有奇,《明史稿》系之七月甲午,據忠奏報之文也。《明史》則統系于十一月荊襄賊平之下,雲“流民複業者一百四十余萬人”,亦據忠之奏報耳。證之《忠傳》,忠疏言:“臣先後招撫流民複業者九十三萬餘人,餘黨遁入深山,又招諭解散,自歸者五十萬人。”合此二數,《明史》所稱“一百四十余萬人”,其為項忠自報之數明矣。史言“荊襄之亂,流民附賊者至百萬”,又安得有一百四十余萬之歸者?且招撫之眾,編之戶籍,猶以數稽,若解散之徒,散之四方,又安可以數計乎?《明史•紀》中據其奏報之數以為實,則當日濫殺之謗,何自而來?諸書所記,但雲“四十余萬”,與忠自報之九十三萬已屬懸殊,何況此外尚有五十萬?忠不過以此掩其所殺之多,豈足為盡信之書耶,今但據《明史稿》七月所載書之,而仍歸之忠所自奏,為得其實。
明史評價項忠:忠倜儻多大略,練戎務,強直不阿,敏於政事,故所在著稱。

對於封建統治者來說,只要忠於朝廷,濫殺流民也沒有什麼不對。

兩塊墮淚碑,卻各有不同的內涵,歷史總是帶給我們深思。

(原文地址:墮淚碑小考作者:慕容眢尅)




綜 覽 全 部 討 論

總 覽版 務政 經健康醫療軍 武理 財文 化藝 文科 技台灣的美旅 遊PISA娛 樂鄉 土公 民認 同副 刊哈 啦范氏網
竹縫
視界
耳聾
世界
泰伯
觀點
Joy
隨筆
哈利
天地
Jerry C
鳥 世 界
射水魚
天 空
討海人
鏡 頭
嘻笑
人間
詩情
畫藝
老工仔
思 維
網網
相連
歷史
庫存


* 討論區內之言論,不代表本園之立場,一切法律責任仍由發言者本人負責
* 如果您有任何不當言論,本園有權決定是否保留您所送貼的意見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