§§   aaa部落格

總 覽版 務政 經健康醫療軍 武理 財文 化藝 文科 技台灣的美旅 遊PISA娛 樂鄉 土公 民認 同副 刊哈 啦范氏網
竹縫
視界
耳聾
世界
泰伯
觀點
Joy
隨筆
哈利
天地
Jerry C
鳥 世 界
射水魚
天 空
討海人
鏡 頭
嘻笑
人間
詩情
畫藝
老工仔
思 維
網網
相連
歷史
庫存

主題:《阿含經故事選》
發表:aaa 2009-06-13 07:22:14 閱覽數:90171 (IP: ) T 2833 引 用
 


回應:aaa 2010-04-11 20:30:53 (IP: ) T 2833_R 84 引 用
034.以欲愛斷欲愛

  有一次,尊者阿難住在拘睒彌城東南的瞿師羅園,有一位婆羅門來園裡問他說:「阿難道友!你以什麼目的,要跟在沙門瞿曇的門下修學呢?」「婆羅門!是為了斷欲的緣故。」「阿難道友!斷欲,有方法嗎?」「婆羅門!是有方法的。」「阿難道友!什麼方法呢?」

  「婆羅門!比丘以欲求、精勤、攝心、觀照之堅定意志努力修行禪定,並且以修得的禪定力為基礎,開發超越常人的神通,可以依此為斷欲的方法。」「阿難道友!照你這樣說,豈不是陷入了無止境的循環嗎?修學的欲求也是欲,這豈不是想以欲求來斷欲愛,這樣的說法沒道理!」「婆羅門!讓我來問你,請你照實回答。你認為如何?婆羅門!在來這裡之前,你是不是先有來這裡的欲求?但到了這裡以後,這種欲求就不需要而消失了,不是嗎?」「是的,道友!」

「在來這裡之前,你所激起想來這裡的精勤,到了這裡以後,這種精勤就不需要而消失了,不是嗎?」「是的,道友!」「在來這裡之前,你起了決定來這裡的心念,到了這裡以後,這種心念就不需要而消失了,不是嗎?」「是的,道友!」「在來這裡之前,你所做要不要來這裡的觀照,到了這裡以後,這種觀照就不需要而消失了,不是嗎?」「是的,道友!」

  「這道理是完全相同的,婆羅門!一位成就阿羅漢的比丘,他的煩惱已經完全掃除了,清淨聖潔的人生已經確立,應該作的都做了,他卸下了煩惱的重擔,達成了自己的目標,全然地摧毀了輪迴而生的束縛,而在最後的正覺中解脫了,此時,他先前想要成就阿羅漢的欲求消失了,先前所激起要成就阿羅漢的精勤消失了,先前決心要成就阿羅漢的心念消失了,先前所做要成就阿羅漢的觀照,也消失了。婆羅門!你說這樣會陷入無止境的循環嗎?」「阿難道友!這樣的情況當然是有止境的,不是無止境的。真是太偉大了,阿難道友!從今日起,請為我終生的歸依作見證。」

      ※        ※        ※

  另一次,尊者阿難住在拘睒彌城東南的瞿師羅園,有一位愛慕尊者阿難的比丘尼,對尊者阿難有裸露身體的性暗示,尊者阿難立即轉身避開,以示拒絕。

  尊者阿難即時的斷然拒絕,使得比丘尼感到慚愧而向他懺悔。尊者阿難因而對她說:「姊妹!我們的身體依賴著食物、愛欲、我慢的支持,但要斷除食物的依賴,還得靠食物,斷除愛欲的依賴,還得靠愛欲,斷除我慢的依賴,還得靠我慢。姊妹!我們的身體從男女的性行為而來,但世尊教導我們,必須斷絕任何會導致男女性行為的橋樑。

  姊妹!怎樣是依著食物來斷除對食物的依賴?當在進食的時候,要這樣思惟:進食不是為了享樂,不是為了解癮,也不是為了身材的豐滿迷人、窈窕美麗,而是單純地為了維持身體,為了活命,為了治療飢渴之病,為了能達清淨聖潔人生的修行之緣故,就像運貨的人,以油酯潤滑車子,只是為了運貨;皮膚病的患者塗藥,只是為了治病,而不是為了享樂、解癮、好看與吸引人,所以,在先前的飢餓感消失後,不要再貪佞地製造出想吃的感覺,而導致吃得過飽,應當要自我警覺地保持著不盲目、健康地生活,待日後清淨聖潔的修行成就,不必再生死流轉時,就斷除了對食物的依賴了,這就是依食斷食。

  姊妹!怎樣是依著愛欲來斷除愛欲?當聽到某位尊者,或某位尊者的弟子斷除了所有的煩惱,成就解脫後,心生嚮往,愛樂於趣向解脫的修學,因而日後修學成就,斷除所有的煩惱而解脫,這就是依愛斷愛。姊妹!怎樣是依著我慢來斷除我慢?當聽到某位尊者,或某位尊者的弟子斷除了所有的煩惱,成就解脫後,心想:那位尊者可以成就解脫,為什麼我不能!因而激發趣向解脫的修學,日後終於修學成就,斷除所有的煩惱而解脫,這就是依慢斷慢。」

  聽了尊者阿難的這番教說,這位比丘尼遠塵離垢,得法眼淨,起身頂禮尊者阿難之足,對尊者阿難懺悔說:「大德!現在,我對自己剛才的愚癡、不入流的舉動,真誠地表白懺悔,請求尊者阿難的原諒。」尊者阿難見證了她的懺悔,並勉勵她應當防護自己的行為,遵守佛陀所訂定的戒律。



編著莊春江按語:

  一、本則故事前段取材自《相應部第五一相應第一五經》,後段取材自《雜阿含第五六四經》、《增支部第四集第一五九經》。另,《增壹阿含第四三品第六經》中佛陀亦有「依驕慢滅驕慢」之語。

  二、前段故事,有助於對後段故事的理解,但北傳的《阿含經》無。

  三、依欲斷欲、依愛斷愛,所依的欲與愛,都是指「善法欲」、「善法愛」,而不包括男女之欲、男女之愛。「必須斷絕任何會導致男女性行為的橋樑」,《雜阿含第五六四經》放在「依愛斷愛」一段,顯得唐突,今依《增支部第四集第一五九經》之說,放在尊者阿難一開始教說之處,為尊者阿難引佛陀的教誡,對那位比丘尼表明應當遵守佛陀戒律,斷絕任何會導向男女性交的「橋樑」,也就是應該避開任何可能導致發生男女性關係的情境。

  四、男女之欲,是欲界眾生的本能,雖不能說是惡,但確實是源於我執、我愛的產物,是不得解脫的障礙之一,所以,印順法師說:「初果、二果的在家聖者,依然能生男育女。如離欲界煩惱,進得三果,那在家也不再有淫念了。如得四果,雖然年富力壯,女性不再有月經(身體健康正常);男性也不會夢遺不淨。出家的可得四果,在家可得三果。在家而得四果,那就不是當下涅槃,就一定出家了。」(《華雨集(五)》第二五一頁)

  五、依佛陀律制,出家者在物質上不作私有的蓄集,情感上不作家庭的佔有,所以要斷除男女欲愛,這樣,就斷除了男女之間可能有的任何糾紛與困擾,而能專注於解脫的修學了,這是少欲知足的嚴格標準,同時也暗示了男女之欲對解脫的障礙特性,因此,隨順於佛陀時代教化的純正佛法,是不能同意以任何形式的男女之欲作為修行方法的。


綜 覽 全 部 討 論

總 覽版 務政 經健康醫療軍 武理 財文 化藝 文科 技台灣的美旅 遊PISA娛 樂鄉 土公 民認 同副 刊哈 啦范氏網
竹縫
視界
耳聾
世界
泰伯
觀點
Joy
隨筆
哈利
天地
Jerry C
鳥 世 界
射水魚
天 空
討海人
鏡 頭
嘻笑
人間
詩情
畫藝
老工仔
思 維
網網
相連
歷史
庫存


* 討論區內之言論,不代表本園之立場,一切法律責任仍由發言者本人負責
* 如果您有任何不當言論,本園有權決定是否保留您所送貼的意見 。